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第2283章
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,儋州官府的确对福瑞丰在本地的经营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,保障了福瑞丰在这里的产业都能有不错的收益。也正因为如此,张新认为可以对福瑞丰提出要求,让其出资参与改善儋州经营环境的基建工程,以此来换得日后的优惠条件,可以算是一种双赢的局面。
当然站在李奈的角度,对此其实会有一定的疑虑,他并不怀疑张新所承诺的条件是否会兑现,但给予福瑞丰的种种优惠条件是否能有足够长的执行期,这大概还得看张新能够执掌儋州多久。要是过几年海汉换个官员来接管儋州,那张新给出的条件还能不能延续下去就不好说了。
而这些优惠条件大多都是张新的口头承诺,不便白纸黑字写下来,到时候万一换了人产生什么分歧,福瑞丰可是连半点凭据都拿不出来。
不过这些事情当着张金宝这个外人的面,李奈也不便直说,只能先跳过这一节,心里盘算着等后面两天跟张新一起出去考察的时候,再与他面对面商议这些问题该如何得到妥善解决。
张新与李奈谈得热络,而张金宝的心思此时已经不在这酒桌上了,既然接下来要去广州考察,那他就得尽快将自己对分院的规划落实到细处了。分院要设立哪些专业,如何调配现有的师资人员,前期的启动资金和招生宣传工作的筹备,都得开始进入到实施阶段了。
当天宴席结束回到书院,张金宝便连夜召集了手下的骨干人员,向他们宣布启动开办广州分院的准备工作。
对于琼西书院来说,这大概要算是建院以来的头等大事了。毕竟书院在本地的办学规模再怎么扩张,名声再怎么大,那也只是一个地方教育机构而已,但如果将分院开到了国外,那书院的经营水平可就立刻提升了一个大台阶。
虽然书院目前也有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,但能将分院开到国外,在张金宝看来才是真正实现了“国际化”。而这种变化将会给琼西书院带来的好处,或许能改变书院目前单一的经营模式,让书院在更多的领域内具备可观的影响力。
“诸位,琼西书院这块招牌,今后必定会在越来越多地方被人提及,受人敬仰,而我们的分院,也会随着我国在海外的不断扩张,出现在异国他乡,成为海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!我要提醒在场的各位,待广州分院落成之时,肯定要从你们之中挑选出合适的分院院长人选,所以希望各位从当下开始便能有这样的觉悟,积极参与分院的筹备工作。这个头衔虚位以待,有能者居之,各位都好好努力吧!”
张金宝在谈及创办海外分院的重大意义时,也不忘记给手下骨干们画大饼,提醒他们关注开办分院所将带来的切身好处。能有机会独当一面,绝大多数人肯定都会尽力一试,这个饼应该也可以刺激手下人好好筹备相关事宜。
当然对于张金宝自己来说,这同样也是提升个人声望的大好时机,他已经不再满足于“民间教育家”的称号,如果有可能的话,他也想尝试着再往更高的地方走一走。
张金宝如今已经是儋州地方议事会的议员之一,虽说这个依附于官方的议事会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,顶多也就是给市长张新反馈一下民情,提一提意见,但能够成为其中一员,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。
而在这一级的议事会之上,据说最迟明年就会成立国家议事会,届时这些高级议员也都是从地方议事会中选拔。如果能在那之前通过开办广州分院来提升个人声望,张金宝认为自己或许也有机会争取一下首批高级议员的资格,那可就真正踏入到上流社会当中了。
至于到了那个高度之后,自己又会从中获得哪些好处,张金宝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,但以目前在儋州当议员的经验来看,绝对是有益无害。
“两天之内,请各位将适才所要求的事情都准备妥当,如有愿意去广州分院任职的人,也请在这两天内告知我。过几天我便要与福瑞丰的李三少爷同去广州,考察办学事宜,届时会带人同去。各位,事情便说到这里,大家分头准备去吧!”
张金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,只要不是傻子应该都能听明白了,这次去广州考察要带的人,很可能便是未来广州分院的院长候选人。至于谁能够得到张金宝的青睐,那大概就得看谁的准备工作做得最充分了。
翌日,李奈应邀与张新去考察儋州各地的基建项目,而张金宝则是继续待在书院,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准备开办分院的事项。
两日之后,李奈再次造访书院,表示儋州这边的事情已处理完,打算次日就出发回广州了。张金宝这边的准备工作当然还尚未完结,不过他也巴不得能够早些敲定广州的事情,从儋州乘船到广州要数日之久,正好可以在途中慢慢商议办学之事。
从儋州出发之后,李奈告诉张金宝,他们将会在海口港稍事停留,与安南郑柞会合之后,再一同前往广州。
张金宝不知道郑柞前往广州的用意,不过人家是一国政要人物,他也不敢在背后随便议论,但既然是有约在先,他自然也不会反对。
郑柞比约定的会合时间提前一天到了海口港,不过他并没有在这边安排任何社交活动。为了方便行事,这次去广州的行程,郑柞并不会对外表明身份。
现阶段大明与安南之间的外交关系很是微妙,自嘉靖年间安南国王莫登庸向大明请降以来,安南在名义上其实是大明的属地,行政级别不过是安南都统使司而已。不过随着安南内战的结束,其国内的军政大权都已经集中到清都王郑梉手中,安南也以独立的国家自居,根本不愿再延续过去与大明的从属关系。
郑梉掌权之后,便将大明的使者官员统统赶了回去,同时取消了大明在安南所设的十三宣府司和各种官职,以安南国的名义对外建立外交关系,俨然已经脱离了大明的长官。
而大明近些年自顾不暇,也不想去追究安南的逾矩行为,更何况在安南国背后,还有一个大明更加不想招惹的海汉国在为其撑腰,只能对其所作所为装聋作哑。所以名义上安南仍是大明属地,但实际上早已经不再将大明视为宗主国了。
以郑柞的身份要去到大明境内走动,按照正常手续肯定得先向大明这边请示报备,同时还得有级别相当的大明官员全程陪同才行。至于设立使馆性质的机构,那更是得上奏折向当今在位的崇祯皇帝提出申请才行。
而郑柞显然不想搞得那么麻烦,他就希望悄悄去一趟广州,在不惊动大明朝野的情况下敲定此事。到时候驻广州的机构是以会馆的名义建成,而不是打着官方的旗号,就可以避免广州那边有不识趣的人在会馆的建设手续问题上挑刺。
所以郑柞离开三亚的时候,也只跟执委会的几名高官知会了一声,然后就不声不响地到了海口港等着李奈。
两拨人在海口港顺利会合,稍作补给后便一同出发往东北方向的珠江口行进。从海口港到珠江口的航程超过八百里,正常航行约莫要三天时间,倒是可以让他们在船上慢慢商议相关的合作事宜了。
为了便于在途中交流,郑柞在海口港便上了李奈这艘船。郑柞的座船同样也是从海汉定制的探险级帆船,不过船上的各种设施就没有李奈这么讲究了。他在参观了船上的各种设施之后,也不禁赞叹这的确是他所乘坐过的帆船中最为舒适的船之一。
“三少爷这艘船,应该在装潢方面花了不少钱吧?”郑柞叹道:“我自己那条船也花了不少钱,但比起你这条船上的陈设,似乎真就差了一个档次!”
李奈谦虚道:“这船上装潢不过是个人喜好而已,也不见得要花上太多的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。在下因为需要经常乘船出海往返各地,在船上的时间极多,所以才多花了一些精力,让自己能在海上住得舒服一些……前前后后,也就花了差不多十来万吧!”
张金宝在旁边听到这个数字差点被茶水呛到,李奈用来装潢这艘船的花销,可要比买这艘船本身的费用高多了,这大概便是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吧!
郑柞倒是对这个数字表现得很平静:“我刚才看船舱各种用品都是定制货,想来造价肯定不会便宜,三少爷这一报价,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想。”
李奈笑道:“我倒是也听说小王爷的座船花费颇大,如果有幸能够登船参观一下就好了。”
郑柞道:“这有何难,等到了香港,便请二位到我船上一观。不过我那条船虽然花钱不少,但确实没有三少爷这条船舒适,因为花在那艘船上的钱,一多半都是用来购置各种武器了。”
为了能够在战时充当旗舰使用,郑柞当初定制的便是战船型号,而不是李奈这艘的民用型。而按照他的定制方案,对船体结构的改动有限,依然是保留了二层甲板的大部分布置火炮的区域,只将中后部改作了他的个人舱室使用。
而为了能够在船上装备口径更大威力更猛的火炮,船身内部还做了更多的加固措施,并留出供水兵居住的空间,因此船内的空间也更为狭窄,能够用来提升舒适度的空间就不多了。就算郑柞不差钱,也没有办法像李奈这样,在所住的船舱里摆下各种家具,一如生活在陆上的豪华客房一样。
郑柞这艘船的火力足以对付普通的武装商船,航速也较快,所以郑柞渡海来海汉访问,一般也就是一艘座船一艘补给船的配置,不需另外再携带什么护卫力量了。
而对于李奈来说,舒适感毫无疑问才是第一位,至于安全问题他并不担心。他的处理方式与郑柞不同,郑柞的观念是基于船与船之间的海上战斗,而李奈的船因为没有装备那么多沉重的火炮,载荷要轻得多,少有民船能够追得上他的这艘快船,自然也不必考虑海战的问题。
安全防卫的问题,就交由船上的十余名死士护卫负责。这些人都曾通过特殊途径在海汉军中服役过一段时期,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,又接受过海汉这边的专门调教,装备了海汉提供的近战火枪,担任护卫工作不在话下。
不过李奈并没有在宾客面前炫耀武力的习惯,他更乐意向他们展示自己为了追求生活舒适度而搬上船的各种器具。
“就算是出海,也得享受最好的待遇,这就是我的信条。”李奈从仆人举着的托盘里拿起一支玻璃杯示意道:“两位可以尝尝,这是新鲜的冰镇椰汁。”
郑柞对此大为赞叹:“三少爷果然会享受,在下可算是学到东西了!”
张金宝也毫不掩饰地夸赞道:“在下乘船出海不下百次,也是第一次在船上见到冰镇的饮品,三少爷真是让在下大开眼界了!”
三人这一路便如游山玩水一般,每天在甲板上晒晒太阳,聊一聊彼此关心的共同话题,然后享用船上厨师所做的美食大餐,顺便喝一点小酒,过得快乐无比。
就连一向不怎么贪图享乐的张金宝,也忍不住暗自感叹一声有钱真好,乘坐这样的船往来于广州和海汉之间,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享受了。
三天之后,一行人抵达了珠江口。李奈本就有事需要在这里稍作停留,而来见世面的郑柞自然也不想错过这个参观香港岛的机会。于是三人一同上岸,参观这处由海汉经营的港口城市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