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因此,别看押运队的人少,但他们一个个表现的极其的凶悍,打起仗来更是悍不畏死。
就算重伤不能动,他们也会在车部武装路过他们身边的时候,拉响手榴弹,以命换命的跟他们同归于尽。
总得来说,不管是在武器装备,还是军事训练、战斗素养上,车部武装这类“杂牌军”,都是不能与都播营这些,武装到牙齿的职业士兵相提并论的。
甚至就是跟每年都接受军事训练的、唐乌地区的那些动员兵们比起来,都多有不如。
所以,属于都播营的这支押运队,才能以区区几十人的兵力,跟围攻的车部武装打到现在,逼的他们无法靠前。
当然,不可否认的是,都播营能坚持到现在,这其中也是有着空中优势,有飞机和无人机助战的因素在内。
最先抵达战场的,是接到请求申请的罗刹空军。
反正罗刹军方跟郭晓东手下的这群“二鬼子”,也没啥利益纷争,所以这次他们的动作很快,在接到了郭晓东这边的请求之后,立马就派出了两架苏25强击机,赶到了伏击点的上空。
并按照地面的指引,对着正在围攻的车部武装,就是一顿铺天盖地的输出。
只是,由于双方此时是处于近距离的交火状态,为了避免波及到被围攻的押运队,罗刹战机只能对靠外围的车部武装进行杀伤,再往中心区域就无能为力了。
因此,在杀伤效果上难免有些差强人意。
不过,也正是由于战机的及时出现,迟滞了车部武装的进攻,才使得都播营的这支押运队能继续坚守,同时也为其他增援部队,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。
第二波赶过来的,同样还是“空军”,就是安北过来的无人机部队。
这会儿可没有那么多,空中丢手榴弹的小型无人机,天上实施战场监控的是大型的驭风无人机,展开精确打击的只有一款无常无人机/巡飞弹。
此时也顾不上,用五十公斤的“炸弹”去炸一个俩的武装份子,值不值当的了。
只要发现了车部武装份子的身影,别管是一个还是一群,巡弋到此处的无常无人机,只管对着他们的藏身之处,就直直的往下“攮”。
哪怕是用价值上万人民币的一架无常无人机,去换一个武装份子的性命,安北武装也在所不惜。
在面对罗刹战机的时候,车部武装份子还不是多么的害怕,他们的战机来了,大不了大家就往前冲,跟都播营的那群人尽量接近的搅和在一起,这样投鼠忌器之下,罗刹的战机也不敢放手施为。
可这些无人机就不一样了,他们近乎是采取定点清除的方式,“一个一个”的来消灭、清除车部的武装份子,偏偏这些武装分子还躲无可躲,只要露头就会被盯上,这就吓人了。
在安北武装不惜代价的打击下,仅仅只是消耗了二十多架无常无人机,这些车部的武装份子就有点坚持不住了。
他们的心态,都要被无人机给炸崩了!
关键是只能被动挨打,却无法还手,还被人家一打一个准儿,让谁谁也受不了啊。
一时半会儿又干不掉那些押运队,他们又不敢拖的时间太长,这里可不是城镇里的巷战,一旦周围的罗刹军队围拢过来,届时他们想跑都跑不掉了。
于是,最后攻了一次后,这些车部武装选择了撤退,撒腿就跑,毫不拖泥带水的往山里、丛林里钻。
不过,这次他们遇到的可是安北武装,并不是罗刹军队,重型装备上,按被动武装可能不如罗刹军队,但要说到“信息化”,安北这边能甩出罗刹军队十年开外。
只要被安北的武装给盯上,他们还想跑?那简直是痴心妄想!
不管是头顶上的驭风无人机,还是高空上的卫星,一个两个的人说不定还能跑掉,但是一群人想从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溜走,那是绝无可能的。
他们更不知道的是,从外围赶来的喀秋莎和都播营,两千多人的武装,已经在慢慢的向他们合围过来了。
在撤退中,车部武装迎头撞上了,驰援过来的、安北武装的一支一百多人的先头部队,早已经收到情报的这支安北武装,并没有以逸待劳,等着车部武装过来才展开攻击。
而是直接“弓上弦刀出鞘”,直接开足马力,在武装直升机和装甲车的掩护下,迎着后知后觉的车部武装,展开了冲锋。
全地形步战车上,驾驶员把步战车开出了赛车的状态,车上的那些安北“悍匪”,头上绑着红布条,手里操着机枪、机炮,嘴里一边高呼着,“脖子右拧,乌拉,......”的口号,一边对着一脸懵圈的车部武装,疯狂的扫射着。
听口音,这些应该都是喀秋莎的雇佣兵,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,都是从毛熊时期过来的,所以能喊出“脖子右拧”,这样的口来号,一点都不奇怪。
这句口号,仿佛是一针兴奋剂,直接注入了这支武装的中枢神经。
一瞬间,就让这些喀秋莎的雇佣兵变得血脉贲张起来,面对是自己三倍有余的车部武装,他们毫无惧色,只剩下了一脸的疯狂。
或许他们中间,就有参加过第一次战争的老兵吧,面前的这些车部武装份子,大概让他们想起了当年的惨状!
支援过来的武装直升机,无情的对着那些车部武装份子,倾泻着自己身上携带的弹药,使得他们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来。
间或者,偶尔还有无常无人机对他们的点杀。
如果说之前车部武装份子的撤退,还是有序、有意而为之的话,这次在面对安北武装空地一体的打击下,他们是彻底的崩溃了。
什么纪律不纪律的,这会儿谁还在乎呢,车部的武装份子,开始溃败、四散奔逃。
在“脖子右拧”的加持下,一百多人的喀秋莎雇佣兵,硬是打出了上千人、上万人的气势,一百多人追着三百多人打。
漫山遍野回荡着的,都是“脖子右拧,乌拉,......”的口号!